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

时间:2024-03-02 03:16:48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本文共10136字]

第一篇:顾城的诗 读书笔记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

王琼

我的一个春天 顾城 在木窗外 平放着我的耕地 我的小牦牛 我的单铧犁 一小队太阳 沿着篱笆走来 天蓝色的花瓣 开始弯曲 露水害怕了 打湿了一片回忆 受惊的蜡嘴雀 望着天极 我要干活了 要选梦中的种子 让它们在手心里闪耀 又全部撒落水里

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的这首诗,或许初看之下是平淡的。但其中显示的现代诗的技巧、充盈着的顾城的个人特质以及他所追求的纯粹干净的理想世界,都典型的存在着,旁若无人而又自信地存在着。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一样:“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是不露斧斫的一种艺术韵味。”“窗”是“木窗”,不是金属的,不是与自然格格不入的,而是与自然和谐的。也暗示诗中是乡村的环境。“平放”一词颇见新意,营造了祥和的气氛,体现了物对人的归属感与顺从感。“我的耕地、我的小牦牛、我的单铧犁”,强调“我的”,正如顾城在许多诗里表达的: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

始终没有长大“(《简历》)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是一个孩子,悲哀的孩子,任性的孩子,想给世界光明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孩子总是会强调“这

是我的”,由此可一见顾城诗歌的天真烂漫与迷人的孩子气,同样,为什么是显得奇怪的“小牦牛”?想到童年的毛绒玩具,会心一笑。

“一小队太阳/沿着篱笆走来”这让我想起幼儿园排队过马路的孩子,同样的拘谨与天真,同样的对这个世界的害怕,对这个世界的无畏。顾城也有类似的诗:

“春天在过马路

领着一群小黄花在过马路“(《我坐在天堂的台阶上》)

太阳是“一小队”的,是“小太阳”,“走来”了,这时紧张关系开始出现:“天蓝色的花瓣/开始弯曲”

“露水”也“害怕了”,“打湿了一片回忆”;“受惊的蜡嘴雀/望着天极”。“露水”与“蜡嘴雀”都是弱小的、脆弱的、美好的形象,仿佛是无助的小女孩,而“回忆”是“一片”的,顾城将抽象转化为了具象,可感可知了。可这是谁的“回忆”?是顾城的回忆?是顾城的梦?是露水的回忆?还是大自然的回忆?“回忆”被“打湿了”,是被激活了吗?还是被遗忘了?“蜡嘴雀”“受惊了”,但是并没有逃走,而只是“望着天极”,于是视角被拓宽了,仿佛我们随着蜡嘴雀的视线,看到了它头顶上那一片湛蓝的天空,和那个遥远的“天极”。我想这时,诗歌所创造的世界必然是寂静的,天一定蓝得出奇,鸟儿必定是色彩斑斓的,但气氛是孤独的,散发寂寞的美。

“我”要干活了,选“梦里的种子”,它们会“在手心闪耀”。是否此时太阳已升得老高了,顾城的梦醒了,但他仍流连于梦中的奇思妙想,梦中的奇幻世界,于是他想把它们变成“种子”,用“耕地”、“小牦牛”、“单铧犁”来种下这些“闪耀”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顾城捧着它们,分与世人,共享他的童话世界?

可是为什么又“全部撒落水里”?正如他在其他诗里表现的:

“我的心爱着世界

我爱着,用我的血液为她

画像,可爱的侧面像

玉米和群星的珠串不再闪耀

有些人厌倦了,转过头去

转过头去,去欣赏一张广告”(《我的心爱着世界》)

“再没有海岸 再没有灯火一切都是泡沫

新大陆的存在

只是一个传说

我只想停止

哪怕是沉默”(《漂泊》)

诗人终究还是有现实的顾虑,“用鲜血”画的像,都不能阻止人们“转过头去,欣赏一张广告”,而“一切都是泡沫”,那么又何必再去分享“我的”“种子”呢?诗人害怕了,也对世俗感到不屑了:

“有人要诗人解释

他那不幸的诗

诗人回答: 你可以到广交会去 那里所有的产品 都配有解说员”(《解释》)

终于,“我的一个春天”的梦中世界,就被“我”自己终结了,没有木窗,没有耕地,没有小牦牛,没有单铧犁,只有“害怕的露水”、“受惊的蜡嘴雀”,以及,失魂落魄的诗人。

二.

顾城的诗歌在现代诗中独树一帜。不同于北岛的锋芒毕露、诡谲多变、冷静警觉,也不同于海子激烈的抒情、孤独的绝望、对美好永远的憧憬,顾城更是独一无二的。在阅读顾城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艾米莉?狄金森和王尔德,虽然顾城向往的是洛尔迦和惠特曼。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中国现代诗歌诗人是北岛,但现在我发现,顾城是更难模仿的,顾城的风格将醒目地矗立在文学史上,并将不朽。

海明威说:“不快乐的童年是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我不清楚顾城童年具体的情形,但对我来说,阅读顾城就如同重温童年,充满想象力的童年,充满色彩的童年,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童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彼得?潘的笛声渐渐模糊不清了,日子也褪色了,留得一地落寞与无奈。

顾城保有了孩子的纯真,固执地抱着它要拼命挤入成人的世界,不断地丈量着现实与梦的距离,而才华迸发的力度,取决于这个差距。

顾城弃城,戴着他那著名的大帽子,大张着黑眼睛,又回到了他的世界。而我们依然孤独与无助,可也许根本就没有顾城,正像马悦然说的那样“顾城是首会走路的诗”,我们有的,只是对童年淡淡的依恋与似曾相识的回忆。

第二篇:顾城的诗

1.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2.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顾城

3.你拒绝黑暗却不被光明收留--北岛

4.而夜里发生的故事 就让它在夜里结束吧 --北岛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6..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麦地与诗人/答复》 --海子

7.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四姐妹》 --海子

8.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秋》 --海子

9. 回 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 ……此处隐藏5662个字……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而只有二者融合在一起,才是毫无疑问的儿童诗,就像“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如果说,儿童诗是珍贵的,那正是因为,这种和谐的时刻,在现实中是太少太少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诗心,更没有多少成年的诗人能保有自己的童心。我以为,顾城的悲剧,并不是因为他太像个孩子,太任性,而恰恰是因为,他过早地离开了自己的童心世界,过于急切地想要得到成人世界的通行证,去建造一个他没有力量建造的世外桃源。所以,当他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就已经像是那个用蜡翅飞上天空,企图靠近太阳的伊卡洛斯,注定了自己坠落的结局。

正如我一个朋友说的,没有诗心的生活,也许会少了一点色彩和芬芳,没有童心的生活,却肯定会少了一片真诚和友善。而童心,却是世界上最容易失去的东西。在顾城的后期诗作中,他已经忘记自己要为“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画出明亮窗口的心愿了,而更多地开始担心起自我内心世界那些小美好的稍纵即逝。在他后期的代表作《还记得那条河吗?》一诗中,他写道:

我不会画画

我只会在雪地上写信

写下你想知道的一切

来吧,要不晚了

信会化的

刚懂事的花会把它偷走

交给吓人的熊蜂

然后,蜜就没了

只剩下一盏小灯

这诗句中的“蜜”,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内心曾经感受到的甜蜜,而此刻他已经开始预见,这“蜜”必然是会被偷走的,就像他自己的单纯快乐,也是一去不复返了。这种悲观的预感,也许可

以部分归咎于诗人过度敏感的神经,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顾城过早的成功,过早被誉为“童话诗人”,过早陷入成人世界的名利场,是促使他的童心与诗心分离的一个因素。其实,他也曾经想要通过努力,去找回自己失落的童真,在他去世之前的一首诗中,他写道:

你不知道我现在多想你

我们隔着大海

那海水拥抱着你的小岛

岛上有树

有外婆和你的玩具

我多想抱抱你

在黑夜来临的时候

我要对你说一句话

杉,我喜欢你

这句话是只说给你的

再没有人听见

爱你,杉

我要回家

你带我回家

(《回家》 作于1993年)

诗人把自己的儿子“杉”看作是唯一能带自己回到最初的幸福感中的那个人,就像印度诗人泰戈尔把孩子看作是引领大人们回到自由世界的那个天使——“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

可惜的是,现实告诉我们,丢失的童心,是难以找回的,当诗中的海水还在轻轻拍打“杉”的小岛的时候,顾城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个孤儿。

“孩子们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聚会。风暴在无路的天空中飘游,船舶在无轨的海上破碎,死亡在猖狂,孩子们却在游戏。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孩子们盛大地聚会着。”

(《海边》 泰戈尔)

正如泰戈尔在自己的《新月集》中预言的那样,死亡永远不能阻碍生命和欢乐的延续,虽然顾城已经离开,而更多的孩子还会继续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蓝天白云,落叶飞舞,幸福地生活下去。童心与诗心,总有再次合奏的一刻。可当我们再次拥有,又是否能懂得如何去加以珍惜?在顾城离世后的第十六个年头,写下此文,只愿新一代的儿童诗人,都能珍视自己停留在无边的生命海滩上的时光,为自己也为其他的小孩子,多拾取几枚玲珑可爱的贝壳。

第五篇:读书笔记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安丰初中 赵 嵩

自从上学期学校安排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从图书室借阅了几本自认为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起初,也只是随手翻翻,可真正在闲暇时打开阅读,却又不一样的感受。对《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将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联想。医生看病的原则首先是“望、闻、问、切”,即要实事求是,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

王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引导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加专业一些,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或是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诚然经验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验引来的思维定势,逐渐懒惰的思维方法有时却有致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够对每一个人都能洞察心机,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代沟,初中生当中的一些想法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至关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这些教育手段渐渐成了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而教师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过程甚至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捷径,试问有多少老师能够真心去教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问题生就真成问题了,很多本不该划为问题生的也变成问题生了,也许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们关心学生的需求。现在有太多的学生被家长当做白板从而复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仅仅是家长看来的白板,实际上经过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学生这块板上并不是随意能刻画的来的。比如书中分析学生去网吧的原因时就很透彻,说到底就是学生把自己在家在学校以及和同学朋友间未能发泄的东西 1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天堂的过程。 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越是直接跟他说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样,因为这种教导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产生的矛盾更成为了一种催化剂。不问青红皂白,只问是非对错,到头来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对孰错了。

对于老师来讲,这本书堪称工具书,特别适合任课老师阅读,它比较全面地罗列出了学生在青春期所出现的一系列典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应方法,现在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因此时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首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后再进行处理,而不是想当然地马上批评教育,孩子的心灵很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更多的问题。老师仅靠学校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是很难对付现在的学生的。

如果你还在为问题生而烦恼,建议你读一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相信你您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本文共1013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