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关于西大渠村农村经济发展改革的学习心得

时间:2024-02-25 19:11:13
关于西大渠村农村经济发展改革的学习心得[本文共2337字]

关于西大渠村农村经济发展改革的学习心得

就目前来说我村经济发展整体适中,农民种植业经营规模狭小、水平较低,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这些问题一直是阻碍我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村子也不例外。农民富则村子富,农民稳则村子稳,这句话可以概况现今我村的经济现状需求,然而我村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村经济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村现阶段农业经济的现状

(一)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顺应这个国家的大潮流,我村的面貌也在这些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农民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133.6元人民币到目前的14617元,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8倍之多,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我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二)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辉煌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矛盾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当前我村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如果没有外出打工帮衬村里农户的开支,基本很难有大的方面的增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近几年才有所回升。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村集体收入的不断攀升;不仅制约了我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镇区经济增长;说大了,不仅关系我村进步,而且关系祖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地少、零星、不平整、水资源缺乏、种植结构单一、人口结构老龄化等等。

二、基于以上我村现状,在此陈述以下改变现状的方式方法

(一)、调整农业生产种类结构

坚持面向村子以外的市场、镇区以外的市场、市区以外的市场,以及国内需求市场,依靠科技和大数据的优势,以提高农业种植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切实提高农产品变现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牧民种植的后续效益。可以将原来的种植棉花调整为种植玉米、红薯、番茄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成本低,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远远低于棉花。棉花的种植从冬季就开始运作,种子、薄膜、肥料、充足的水源、适时的农药喷洒以及收获季节开支的大量的人工费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整体来说成本太高,但收入不一定就好,需要依靠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调控结果,国家调价了,那还可以有所收获,国家不补贴了,基本就是保本买卖了。而玉米、红薯、番茄等农作物,就没有这么多的种植要求了,春季播种,之后田间管理,再之后基本就等待收获季节了,当然,在收获的过程当中人力的开支也还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棉花的种植就有小巫见大巫的境界了,而且,玉米的种植可以即时出售,还可以配合家庭养殖业的发展;红薯的种植则可以适应本地的土地属性以及气候的变化,产量不可低估,价格也很可观呢;而番茄的种植就更能适应当前市区市场的需求了,投入和产出基本成即时变现的状态,不但提高农民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还增加了收入,同时,可以带动我村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可谓一举三得的举措。

(二)、切实转变农业生产规模

适应新阶段新农村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生产要由注重种植数量增长为主转到种植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完美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由注重传统小家庭式生产为主转到新型的大规模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由注重农民种植农产品土地数量的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进一步解放剩余劳动力,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具体来说,可以将我村的各家小块土地已合作社的形式集中种植,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势,启用大型农具、聘请农业生产技术员等方式,提高有限的土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增加收入,从而,参与合作社种植的农民就想上市公司的股东一样,年底可以“分红”,就是把合作社的净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和方法分配给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农户,实实在在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调整我村农业种植的区域布局

就我村现有的可种植土地状态,不仅仅是地片零散的问题,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水资源是否充裕的问题。现在农村种植土地很大一部分都靠地下水资源灌溉,我村也不例外。我村现有水井2口,地片靠近水井的,就适合种植番茄、玉米等农作物,而远离水井的土地,则适合种植一些抗旱的农作物,比如马铃薯、向日葵等,这样的分配模式,既保存了水的高度利用率,也不浪费一寸土地,更好的为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铺垫作用。

(四)、优先发展特色种植

我村地处天山北坡一带,具有天然的具有丰富金属含量的黑土地,黑土地本身松软,不易结块,耐寒、耐旱,具相关单位考察确认,此类土地具备种植现在市场非常紧俏的农作物—魔芋,如果发展此类农作物的种植,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相对于普通农作物的种植),另外一方面就是大大的解放了农业生产劳动力,使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加入到新的农业或者工业的行列当中,不仅为家庭增加收入,也为区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五)、鼓励我村农牧民发展畜牧养殖业和冬季大棚种植业,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推销绿色农产品和优质的肉制品

现如今,大数据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行业,我们都处在大数据的框架内部,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为我们服务。我村本身就是多民族聚居的村落,少数民族具有先天的养殖能力,鼓励百姓种植养殖所需的农作物,以农养蓄,发展第三产业,不但不耽误种植业,还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切实增加收入。同时,在冬季农闲的时候,鼓励农牧民把土地利用起来,聘请懂行的农业技术员把大棚菜搞起来,种子一些适合北方百姓口感的日常蔬菜,在销售方面,除了实体店定点销售以外,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大数据,比如: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广泛推销我们的绿色农产品,虽然忙点累点,可是却可以极大的鼓起农牧民的钱袋子,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西大渠村农村经济发展改革的学习心得[本文共233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