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校园”自查评估报告
泰州市胡庄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自查评估报告
我校现有学生 903人,教学班18个,专任教师62人。近年来,根据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我校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在硬件建设上,上求支持、下挖潜力;在软件建设上,明确责任、发挥专长;在管理运用上,建章立制、注重实效。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认识,我校专门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全面传达了区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会议精神,全文学习了《泰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不断重申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为了切实加强数字化校园工作创建工作,我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包括网络管理员)为组员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主要负责全面计划和硬件建设工作,分管副校长主要负责软件建设和管理运用工作,网络管理员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部门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
二、科学规划、积极投入,构建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平台
2014年在高港区教育现代化创建活动中,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宽带信息点通过光纤覆盖全校,信息点覆盖到了所有教室、功能室和办公室。我校现有计算机教室2个,有学生机125台,生机比达8:1;多媒体教室1个,电子白板室1个,移动多媒体10套,固定多媒体2套;各科室(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会计室)、各功能室(图书室、仪器室、档案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教师有专门的电子备课室,师机比达2:1.有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建成了校园广播系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上述硬件的投入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数字化教学工作,有力的推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
在软件建设上,2014年8月我校就建立了学校网站,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勤于更新,在参加区2014年、2014年学校网站评比中均荣获三等奖。在资源建设上,创建数字化校园任务下达后,我校就对校本资源的收集和整理进行了明确
的分工,并要求教师及时上传。目前我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各栏目内容已经上传、充实,各功能也在正常使用中。
三、加强培训,落实措施,推进数字化校园的教学应用
本次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面广量大,技术培训工作显得非常紧迫与重要。从去年暑假开始,我校就对数字化校园平台使用、校本资源收集上传、电子白板使用、泰州教育通等工作进行集中培训,领导带头参加,教师边听边练,网络管理员现场解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浓厚数字化校园创建氛围,促进教师熟练使用数字化教学设备,提高数字化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效率,我校规定了教师电教设备使用频数,凡是公开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每学期每一位青年教师必须到多媒体教室上两次课,每一位课堂教学获奖者必须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同时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电子备课情况和网络教学情况,及时向全体教师反馈,促进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
对于网络教研,我校要求各组组长以身作则,各位教师紧密跟进,利用泰州教育通网络教研这个平台所提供的空间、时间进行自由的、真实的、深入的、广泛的交流,切实提高了教研的质量和效率。去年10月份我校和实验小学利用教育局视频会议系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网络研讨活动。另外,我校40岁以下的老师均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及时和大家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近年来,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有20多人次获奖,其中田真老师的教学设计《纸》获泰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教学研究活动二等奖,田炳玉老师的论文《多媒体——数学课堂的催化剂》和史见平老师的论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均获泰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论文评比三等奖,田培荣校长执教的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陆明勇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均获高港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教学评比二等奖,田真老师和刘平老师在区“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赛课中均获区三等奖,孔维富和史新辉老师制作的数学课件《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获区多媒体教学软件三等奖,田真老师在区信息技术老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小学组二等奖,徐燕老师的《大禹治水》和智桂兰老师的《地球上的水》在2014年高港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优质课评比中均获得二等奖,学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智桂兰老师在2014年高港区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技能比赛中获二等奖。
学生也有多人次获奖,其中单华夏、田洋、孔琪琪、李家仁、戴学玉、田宏晶等学生在区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分别获二、三等奖,戴学玉同学或泰州市二等奖。戴齐奇、季颖、史宇龙、朱雨晴在江苏省“学党史 唱赞歌 树美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分别获得征文二等奖和三等奖。
四、分工负责,明确责任,提高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水平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分工负责,落实措施,才能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与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此学校就订了《胡庄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规划》,并在今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作了专门部署。目前我校数字化校园创建与管理任务分工明确,人事、教务、学籍、财务、校产、图书、档案管理分别由学校中层干部和功能室管理人员担任;资源中心各栏目页全部分工到人,负责内容添加和平时的维护工作;在学校网站管理上个栏目也作了明确分工,以保证学校网站的正常运行。
近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从现有的年轻教师中选拔了学校技术教师,并成立了电教处,由史新辉老师任电教处主任,他们承担了我校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技术课堂教学的责量。对于对信息技术有兴趣、有特长的教师学校经常安排他们参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创建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行出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在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上,学校全力支持及时安排,我校现有的专任教师都获得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合格证书,我校数字化创建与管理逐步走上规范。
在加强数字化校园人才培养的同时,为了使数字化校园工作能常抓不懈,有章可循,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努力使数字化校园工作在组织上、经费上、人员上、考核上有章可循。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当然,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工作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如在硬件设施有待新增,运用上还需要提高运用的水平和层次,没有信息技术课题;在管理上各项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加大与其它管理制度的整合力度,形成教育教学管理的合力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部署,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克服困难,力争数字化校园创建和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学校领导(签字)石 ……此处隐藏7862个字……获得上海市教科网十年建设先进集体。
第五篇:温店中学数字化校园申请报告
温店中学数字化示范学校申请报告
为全面提升我校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办学品位,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滨州市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为依据,遵照适时性与超前性兼顾的原则,大力加强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对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创建信息化的教学场所。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正逐步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规范化。现根据自评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数字化示范学校申请报告。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我校已建成校园网,光纤总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并接入阳信县教育网,网络覆盖学校所有场所,有两台服务器及相关的多台交换机。
2.我校建有能够满足信息技术开课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有学生用方正微机50台,安装有互动功能的电子教室,管理规范。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师机比(任课教师数与任课教师用计算机数比例)达1∶1。配备了1间数字化阅览室(与计算机网络教室合用),正在筹建机器人实验室。
3.学校配备有多媒体制作设备(两台数码照相机、一台数码摄像机、5台打印机(其中一台有扫描功能)),能满足日常办公需求。
4.我校已经建成了校园广播网,拥有较高标准的视频会议室,前后两个摄像头,可以用作录播系统,可以制作教师精品课及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等。安装了完善的校园监控系统,各系统基本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5.我校全面实现班班通,各班都配备有电子白板,都能接入校园网。能满足各学科课堂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各班级管理规范,维护及时,利用率高。学校安装有博校数字校园平台,实现了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
教务管理、科研管理、资源管理、校产管理、图书管理、后勤管理等有相应的软件并有专人负责。学校建有架构合理、内容丰富的学校网站,各项功能正在进一步完善。并与数字化校园平台有机整合。
学校加强个性化资源建设,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了区域共享的校本资源库(含案例、课件、试题、教学素材、正版数字图书等),本学期有两位老师的资源被选为向省推荐的优秀资源。
二、教学应用水平
学校信息化建设体现为硬件为软件服务、软件为应用服务的理念,信息技术能够渗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化交流互动全面推动学校工作进程,促进了教师素养的提高,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校按照要求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学校信息化设施向学生开放。学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校本研修,以及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每学期校本研修不少于2次,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至少1次。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成果,并形成制度。
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科覆盖率达到100%。老师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成果突出。在青年教师博客大赛中,有多位教师获奖,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中,连续两年获省二等奖。
学校网站正在积极完善,并接入县教育网,学校的“213”课堂教学模式被省教科室立项,也有多项县级课题相继立项或结题,广大教师科研气氛有所提高。老师们结合自身学科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积极制作课件或专题学习网站,积极开展网上互动活动。在2014年和今年的暑期研修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老师们积极参与市、县(区)两级教育资源库开发建设及优质教育资源评比活动,本学期有两位老师的资源被选为向省推荐的优秀资源,学校也对这些教师进行了鼓励。学校每学期都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并纳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我校所有任课教师能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能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上学期我校有五节电教课获得省、市奖项。老师们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学习情况实行数字化动态管理。
三、管理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转,通过切合工作实际的信息化建设,实现过程的高效,达到管理的高质,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常规工作的有力保障。
我校校长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和发展趋势,确立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带头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实施管理,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前瞻规划和领导能力。我校主要管理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教育技术相关培训,适应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工作要求。学校建立了完备的教师档案,对教师的学历、职称、进修及考核获奖等情况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了完备的学生学籍档案,对学生的毕业升学及平时表现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学科和课程、课表和课务等教务信息进行了数字化管理。
学校的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公用场地调度等实现平台管理,促进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学校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研究、中期评估、结题等工作实行数字化管理。学校安装有校产管理系统,对校产编目、入库、领用、调拨、报损、查询、汇总等实行了数字化管理。
对资源的上传、下载、浏览、查询、科学分类、文件档案进行归档、流通、权限设置、查询等实行数字化管理。
四、保障工作措施
我校信息化建设有完善的计划性、明确的目的性,实现制度化统筹管理,有效地将现有学校设备有机整合,使信息技术在学校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列入学校全年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明确。建立了以一把手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筹建教育技术中心,中心主任享受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待遇,统筹全校信息化工作,有明确职责规范,能正常开展工作。
我校有两名专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一名分管领导。 数字化校园日常维护性经费纳入定额公用经费管理,保障数字化校园正常运行。“电教两费”能够按学生公用经费的增长而同比例增长,无挤占、挪用“电教两费”现象。我校将现有设备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应用效率,为教学与管理服务。
健全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到人,建有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五、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侧重了应用模式创新,建立了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等,推进了学校内涵建设,提升了学校办学品味。
当然,在创建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以后将花大力气逐步改进。鉴于以上自评,特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数字化示范学校申请,望上级部门验收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