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沉溺于手机问题的剖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学生视力健康状况调查的分析
重庆市武隆区土地乡中心小学校 李勇
为掌握当前武隆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状况,近期我们对辖区中小学开展了学生视力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根据区卫生部门提供数据得知,武隆区2017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视力不良率率分别为26.49%、52.04%、63.51%,这3个数据目前虽然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本区纵向比较,近3年来,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率每年分别是以1.5%、2.5%、2%的速度在增长。鉴于如此严峻的现实状况,区教委对相关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得知,青少年长期使用手机是造成其视力不良等视力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
一、青少年使用手机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是青少年现实学习生活的需要
根据对城区中小学生的调查,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高达60%。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网络查阅相关知识和完成作业都需要使用智能手机,如果用强制手段使其远离电子设备,不仅会导致青少年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困难,甚至还会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二)社区体育文化场所不能满足青少年活动需要
近10多年来,城区人口成倍增加,但相对应的体育场地、文化设备设施并未按比例配备,导致城区学生无玩耍场所,被迫在家玩手机或看电视。农村的体育文化阵地建设更是严重不足,目前农村地区一半以上的行政村没有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配套设施过于简单陈旧,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农村少年儿童的体育文化活动需要。有的地方虽然有了设施设备,但根本没有人组织相关的文体活动,相应的设施设备成了摆设。
(三)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使用手机影响大
由于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成人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很高,对孩子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没有给孩子起到带头作用,导致家长要求孩子少用智能手机的教育效果很差。部分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家长,为了方便联系和有“补偿”心理,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允许其使用智能手机,但其家长根本无法对孩子合理使用进行有效管理。
(四)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使用手机监管难度大
由于孩子玩手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家长,老师等对其管理难度增大。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求学生到校后必须上交手机,但部分学生以私人物品为由拒不上交,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难度。如果学校强制将学生的手机代管后,学生则上级举报学校乱作为,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因不满老师收缴手机而发生跳楼等悲剧事件发生。由于目前学校没有关于对学生手机等私有物品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法规支撑,给学校在有效管理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二、青少年长期使用手机的危害
(一)影响身体健康
一是引发孩子的眼部疾病。长期使用手机可导致多种眼部疾病和视力下降。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近视比例分别在45.5%、74.4%、83.3%、87.7%。二是因玩手机长时间低头,会导致颈项肌劳损,更严重的会导致脊椎变形。三是沉迷玩手机,会造成运动能力下降,身体机能明显减弱。根据我区近几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学生的上肢力量明显下降。四是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会严重损伤脑神经。
(二)影响心理健康
一是经常玩手机容易沉迷于虚幻中,导致产生幻觉,做出意料之外的举动,从而降低孩子的自尊和适应能力,甚至会增加忧郁情绪。二是经常玩手机容易沉迷于社交媒体,对现实亲情、友情漠不关心,消极对待,从而淡薄了亲情、友情。现在,相当部分中小学生竟然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名字都不知道。究其原因,还是手机惹的祸,因为沉迷手机,忽略了亲人间的沟通交流。
(三)影响学习成绩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手机可以方便快捷地寻找习题答案,很多孩子面对难题不找书本、不深入思考,完全依靠手机搜索答案,导致了孩子产生思维惰性,思维能力得不到训练,久而久之,思维水平就会下降。
三、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
(一)政府主导,列为“一把手工程”
一是把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列入“一把手工程”,政府要强势介入,将青少年的视力等身心健康问题作为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的作用,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危害,为青少年营造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快指导性文件制定。从市级以上层面的卫生、教育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学校对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与管理方面的规范指导性文件,赋予学校一定的管理权限。
(二)部门联动,加强网络游戏管控
相关职能部门要实施网络游戏质量把控和数量调控,对以“升级”“闯关”等形式容易让青少年成瘾的游戏进行质量把控,对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进行数量调控。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相关部门要借“禁止未成人进网吧”的成功管理经验,可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网络游戏时间。
(三)加快社区体育文化设施设备建设
政府要增加城区儿童青少年户外文体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建设,让孩子有参加文体活动的地方。加快推进城区学校、行政企事业单位等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免费开放,并形成长效机制。抓好乡镇(街道)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建设,将免费培训活动送到广大农村中去,组织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活动“遍地开花”。逐年增加对农村健身设施、登山步道、文体设备的经费投入,确保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稳步发展。
(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教育部门要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强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建立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积极开展学生“走下网络、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活动,保证每位学生能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同时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师在教学和布置家庭作业等学习任务时,尽量选择不需要依赖电子产品就能完成的任务。
(五)强化父母合理使用手机的示范作用
如何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最关键还是在家长。家长要明确管理的主体职责,履行好监管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的职责。首先,家长要带头放下手机。其次,家长要成为可以和孩子聊天的有趣的人。鲜活的人与人的互动,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在有品质的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多样和有趣。再次,创造孩子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家长要带孩子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结识更多的同龄人,建立起真实有效的人际关系。
(六)加强孩子自我管控能力培养是关键
一是从小培训孩子的诚信和规则意识,控制上网时间。约定每天只能玩多少时间,如果违约则要受罚。二是教会孩子文明上网,既要孩子知道网络是为我们生活、学习服务的,更要让孩子明白网络也有不良信息,部分游戏还会让人成瘾,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三是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要通过生涯规划帮助孩子明白成长的方向,确立目标可以让他们树立持续的学习动机,让孩子形成自身动力,主动远离手机。
总之,我们在享受着智能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成长的少年儿童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及时跟进,更需要多渠道解除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制约,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